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也承载着诸多神秘的传说故事。在当地的传说中,元上都的建立与长生天有着神秘的联系。据说,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曾在这片草原上停歇,他看到此处水草丰美、天地开阔,且有奇
张献忠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他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在彭山江口遭遇明军将领杨展伏击,
殷墟遗址属于商代晚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遗址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且极其重大的。在文字方面,甲骨文的发现堪称惊世。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丰富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是一处规模宏大且极具价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建筑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发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其布局规整、结构复杂,包括主室、侧室、后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展现出当时较高的建筑规划与建造水平。地面采用了类似现代
金沙遗址属于商周时期,是古蜀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大约距今3200年-2600年左右,处于古蜀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从文化传承来看,金沙遗址明显继承了三星堆遗址的部分文化内涵。在出土文物方面,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有造型独特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堪称震撼世界。这里出土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文物,青铜器造型奇异,如纵目面具,其双眼突出眼眶,耳朵巨大,造型夸张,展现
在良渚的古老传说中,有这样的故事流传。据说良渚曾有伟大的神王,他率领族人在此地开疆拓土,筑堤治水,使得这片土地逐渐兴盛。还有传说良渚是神之居所,那些精美的玉器是神赐予凡人的宝物,玉琮上神秘的纹路是神与人间沟通的密码,庇佑着良渚的子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传说虽带有神
良渚古城遗址于1936年被施昕更先生发现。当时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一带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开启了良渚遗址科学考古的序幕。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意义非凡。其一,它极大地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时空。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这表明在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已经存在高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它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半坡遗址与仰韶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它是仰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半坡遗址中,可以看到众多仰韶文化的典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历史意义。在农业方面,出土了大量碳化稻谷,这表明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熟练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农业起源和发展提供了
映秀地震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这里爆发,映秀遭受了灭顶之灾,成为了那场巨大灾难的重灾区之一。映秀地震遗址完整地保留了地震时大地撕裂、房屋倒塌、山体滑坡等惨烈景象。原漩口中
陶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于1958年被发现,1978年开始正式科学发掘.经过多年的考古探索,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三星堆遗址坐落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这片神秘的土地,承载着古蜀文明的厚重历史。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充满了偶然与波折。1929年,当地农民在劳作时意外掘出一批精美的玉石器,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古董商和一些人士的关注。随后虽有小规模的挖掘,但多是无序且缺乏科学规划
11月12日,新疆12处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移交仪式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本次移交文物共计3175件,是新疆迄今为止单次移交文物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一次,也是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移交常态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移交给疆内8个地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出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近
11月11日,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石河村东的石人洞遗址取得重大考古发现,目前已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制品9万余件。石人洞遗址是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年进行海浪河流域石器遗址调查时发现,占地面积16200平方米。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石人洞遗址的地层距今5700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
日前,南京市栖霞区在拆除一处废旧厂房的围墙时,清理出大量明代南京的城墙砖,经初步统计约有2万块,这是近几年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4月29日,澎湃新闻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获悉,这些城砖回收后已被运入城砖库房统一保管,将用于南京城墙修缮保护、城砖铭文研究以及展览展示等工作。栖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在淮召开,公布武王墩墓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新成果。省委宣传部部长陈舜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市委书记任泽锋,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
都市文化界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消息: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也是近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墓葬发掘项目。
近日,一张网络图片再度提及“三星堆文明外星起源说”,引发关注。图片中的考古挖掘现场有一个飞碟型的青铜器物,上面有许多纹路、部件,看起来科技感十足。但很多网友跟帖提醒,这只是ai生成的网络梗图。记者搜索发现,有网民3月底就曾转发此图,并明确标注为“ai段子,切勿当真”。三星堆是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考古现场开放日活动引语进行一场跨越3000年的对话,感受来自历史的信息。每一次铲土,每一次刷去尘埃,都像是在解读一段千年前的密语。累积的地层、出土的陶片不再是沉默的文物,而是历史的见证,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与之产生深刻的共鸣。在时间长河中,历史以其沉
为引导社区青少年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寻,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璀璨成就,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让青少年更加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12月2日上午,市桥社区开展民生大莞家之“探索历史挖掘未来”小小考古梦活动。科普“考古”知识活动中,社工通过生动形象、通
开展考古和文物修缮工地开放日、举办公众考古活动是我们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宣传、推广和普及文物工作的有效手段。本年度,市文物考古所以“溯源港城”为主题,已先后举办多次公众考古系列活动,吸引了多行业文物和考古爱好者的关注和踊跃参加。在市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罗鑫)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一处建筑基址出土摆放整齐的59枚石雷,考古工作者综合判断该建筑基址为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这是记者从此间举行的“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获得的消息。北京市考古研究
中新社邯郸8月29日电(记者王天译)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护中心文保人员29日在进行文物巡查时,发现一方大燕(唐代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建立的割据政权)圣武元年(即公元756年)墓志,距今已有1267年。据悉,墓志发现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东清流村,共有一组两件石质文物:墓志为
都市文化界据【新华社】发布新闻消息:记者从河北省广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近日这个所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当地胜营村一村民家中发现了四道明代圣旨,其中两道圣旨时间为天启年间,两道圣旨时间为崇祯年间。四道圣旨均为锦缎材质,除一道天启年间圣旨有破损外,其它三道圣旨大
近日,总台记者从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新郑郑韩故城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黄帝故里遗址发现一座编钟祭祀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洁介绍,该遗址编钟祭祀坑东西长2.6米,南北宽1.4米,深0.8米,坑内出土有三排钟架,共24个编钟,分别有鎛钟4枚,钮钟20枚,10枚为1套,共计2套。编钟保存完整,未
中新网银川8月11日电(记者于晶)8月11日,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国内外旧石器考古研究领域的考古文博机构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百余名考古专家、学者齐聚银川,总结百年来宁夏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共话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座谈会上,考古专家
中新网郑州8月9日电(记者韩章云)铁质六角承、齿轮,重达23吨的积铁块,日产约一吨生铁的冶铁高炉……走进河南省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中国古代冶铁的成就及“黑科技”尽现眼前。8月8日,记者跟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采访团一行来到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8日题:久负盛名的新疆唐王城遗址因何而得名作者史玉江易然出新疆图木舒克市,向北驶大约12公里,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四连境内,远远地就看到稳坐于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顶端的烽燧——这便是方圆五百里范围内唐王城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烽
8月7日,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布设的“世纪华彩水洞沟——水洞沟遗址百年展”和“考古宁夏——宁夏考古成果展”开展。此次展览总结了水洞沟遗址发掘研究历史和价值意义,全面展现了宁夏考古工作者在人类起源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世
中新网太原8月3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日对外发布,当地考古人员在运城市临猗县发现两座宋代砖雕壁画墓,年代为“熙宁八年”(1075年),墓内有墨书题字“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墓葬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天兴村,考古人员经过考古清理发现有仿木构建筑砖雕、壁画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神奇动物貘8月1日,“汉文帝霸陵殉葬坑现大熊猫骨骼”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此次发掘不仅在霸陵的动物殉葬坑发现了大熊猫的骨骼,更是首次在国内考古中发现了貘的完整骨骼。如此一来,“貘”是大熊猫另一个名字的说法,或许能被有力反驳。据了解,貘是哺乳纲动物,是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大熊猫骨骼【国宝陪葬?】您可能听说过古人用战马陪葬、用狗陪葬,甚至用猴子陪葬,但您听说过用大熊猫陪葬的吗?陕西西安,考古队员在汉文帝霸陵西侧的动物殉葬坑发掘过程中,发现了2000多年前大熊猫的骨骼。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稀的物种价值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文保部门27日透露,文保人员进行田野文物排查时,于该县磁州镇徐二村发现一通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所立的古石碑,距今已有413年历史。经当地文保专家鉴定,该石碑为明代重修玉皇庙碑,对研究冀南地区民风信仰、宗教文化传承具有较高史料价值。该石碑通体青石质
记者7月25日从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获悉,继2000年发掘后,当地重启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此举对古人类研究及保护好元谋猿人遗址具有重要意义。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课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1965年5月,在元谋县老城乡大那乌村东首次发现了元谋猿人遗址,
中新社河北邯郸7月25日电(记者王天译李晓伟)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护中心(响堂山石窟研究院)25日透露,文保人员近日整理库存资料时,发现一组响堂山石窟及附近文化遗迹的原版老照片。专家认定这组老照片拍摄于1935年,反映了当时响堂山石窟佛造像的保存状态,对响堂山石窟考
中新社邢台7月23日电(安培强)据河北省新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3日消息,该县农业农村局施工人员近日在进行河道清淤时发现一座古墓。据墓志铭记载,墓志铭刻于后梁开平元年,距今已有1116年。古墓位于新河县西流乡故现村的西沙河河道内,坐北朝南,为一座带墓道的穹顶圆形砖室墓,上半部分
良渚古城位于浙江余杭,但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并不局限于良渚古城,它涵盖了现在广义的长三角,以钱塘江、太湖流域为中心,北抵鲁南苏北,西到安徽的江淮地区。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共同组成了远古江南文明的拼图。江苏的良渚遗址分布广泛、意义重大。苏州草鞋山遗址保存了
核心阅读近年来,多种学科知识、先进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技手段就像可靠的“放大镜”“显微镜”,使研究者能够从同样的文物上捕捉到更多痕迹,提取出以前难以获得的海量信息。检测一抹灰烬,3000年
中新网银川7月19日电(记者杨迪)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暨新时代宁夏考古工作新闻发布会19日在宁夏银川举办。发布会上通报了新时代宁夏考古“成绩单”,记者注意到,多项宁夏考古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水洞沟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今年是
中新社太原7月11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1日对外发布,考古人员在太原晋阳古城首次发现较为集中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这对探讨晋阳古城城市布局及演变有重要意义。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23处国家考古遗
据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市羊二庄镇前街村采集到一块明代成化年间碧霞元君庙残碑。专家认为,该石碑是当地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祭海文物,对研究古代北方祭海文化有重要价值。据了解,这块残碑长1.75米、宽0.4米、厚0.25米。据残余碑文记载,该碑是当地为修建碧霞
中新网郑州7月9日电(记者韩章云)记者9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草原考古遗存研究”已在蒙古国启动,首批4名中国考古工作者已抵达考古现场。此次考古项目的启动,旨在对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继续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考古周期为2个月,中方将先后派出2批
中新网邯郸6月28日电(王天译孙媛媛)据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文保部门28日消息,该县近日发现一道清代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皇帝诰封圣旨,距今已有142年历史。据了解,该圣旨长2.22米、宽0.3米,通体采用五种颜色的绢帛制成,用汉、满两种文字竖书,右侧为楷体汉文,共14行143个汉字,左侧为对照
中新网锡林郭勒6月27日电(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博物馆27日对外发布消息称,近期,阿巴嘎旗北部巴彦图嘎苏木阿日宝拉格嘎查发现一处大规模古墓葬群,其中5座墓葬带有6个石人,石人为墓前殉葬品。官方介绍,6个石人中有1个留存相对完整,其他5个均有不同程度残缺。
记者6月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2022年,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城西片区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金到明清各期墓葬的演变序列。其中陈家寨墓地两年度共计清理有北朝隋唐时期中小型墓葬581座和
中新网商丘6月26日电(王宇白鹏)“近期,考古队在宋国故城南城墙内侧发现了厚度达80厘米以上的踩踏面,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东周时期的‘环城大道’。”6月26日,河南商丘宋国故城南城墙与睢阳古城西城墙交接处的“城摞城”考古发掘仍在紧张进行中,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
中新网西安6月26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年至2022年,考古人员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魏晋、十六国
中新社太原6月26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晚对外发布考古发掘报告称,当地考古人员在阳泉市发现战国时代水井遗存,实证2400年前筑井技术。2019年,在阳泉市洪城北路东平坦垴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口水井,经报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
中新网广州6月25日电(记者程景伟)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通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对广州市黄埔区竹园岭遗址展开了持续三期的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发掘面积共计13500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发掘确认,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核心区域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
中新网湖北远安6月19日电(董晓斌赵璧)记者19日从湖北省地质局吴奎研究团队获悉,该团队历时5年多时间,在湖北远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层发现一类牙形动物化石,在进行研究后确认是“南漳—远安动物群”早三叠世牙形动物化石组合,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类早三叠世牙形化石。早三叠世是
中新网百色6月19日电(韦佳秀)记者19日从广西百色平果市委宣传部获悉,5月7日至25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百色市有关专家、文博工作者的联合发掘中,考古队在平果市黎明乡蟠桃村那物屯对面的达洪江水库库区一个半岛,发现一处古墓并挖掘出铜鼓和一批文物。经有关专家初步认定
中新社太原6月16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发布襄汾陶寺北墓地两座春秋墓葬考古发掘报告。墓葬出土的楚式青铜器映射出晋楚争霸的历史。陶寺北墓地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按照年代早晚,墓葬从西北向东南排列
中新网太原6月16日电(记者杨杰英杨静)6月16日,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暨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会上,山西省文物局与山西大学共同签署《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联合组建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
中新网山东茌平6月15日电(孙婷婷)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6月15日举办元代砖雕墓壁画保护展示研讨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研究中心主任李宝军介绍说,在茌平区焦庄墓地发掘的两座元代砖雕壁画墓,是目前聊城乃至鲁西地区首次发现。不同于以往山东地区流行的圆形穹窿顶式,本次发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3日电题:探访朱开沟遗址:一把青铜短剑由此扬名海外中新网记者李爱平从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康巴什区驱车一小时,驶过一段山路,写有朱开沟遗址的石碑就矗立在眼前。石碑上的字迹显示,这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移步前行,目之所及,朱开沟遗址已被鄂尔多斯博
中新网石家庄6月10日电(记者李晓伟)在10日举行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主场活动上,河北省文物局公布“2018-2022年河北十大考古发现”,阳原泥河湾新庙庄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涞水张家洼遗址、行唐故郡遗址、邯郸后百家北墓地、临漳邺城
中新网郑州6月11日电(杨大勇)记者11日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0日在河南郑州揭牌。该公园的建设,将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生态建设、人民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空间、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使古遗址融入现代生活,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郑州商城国家考
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记者岳依桐)由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仪式暨“窑窑相望”第五届邛窑柴烧艺术季开幕式9日在四川省邛崃市举行。邛窑遗址位于邛崃十方堂村,邛窑创烧于南北朝、盛于晚唐五代、衰于宋末,烧造历史绵亘八百余年,开创了乳浊釉、
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记者岳依桐)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进展。项目组进一步精确了三星堆遗址埋藏坑(即“祭祀坑”)器物的掩埋时间,确定
中新社合肥6月9日电(记者赵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9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人字洞考古发掘25周年成果。人字洞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癞痴山南坡,是一处洞穴堆积。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距今约220万-256万年),是目前亚欧大陆已
从拉竹篱、盖草棚到考古方舱,考古发掘工作更加精细、可控。向历史追问,向过去回溯。解开古蜀文明神秘而灿烂的一角。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了解他的考古故事。雷雨谈抢救式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6日电(记者李爱平)6月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了解到,呼伦贝尔草原地带首次发现赭石岩画。官方消息称,呼伦贝尔博物院与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博物馆研究人员经过两年考察研究,将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山一处巨大独立岩石上发现的彩
他说,“我这个人干啥可能都能坚守一辈子”,从挖掘到整理,他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现场。他也说,“考古这个事情永远没有定论”,从沉默到惊现,为人们打开通向古蜀文明研究的大门。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四川广
河南一村庄修路挖出大石龟【赑屃】6月1日消息,近日在河南焦作,一村庄修路时,工人们竟然挖出了一大石龟。从视频看,被挖出来的石龟体型硕大,通体呈青黑色,背部较平,昂着头,身上还有雕刻纹路,附近有人正用水管给其冲洗泥土。有见多识广的网友称,这并不是什么乌龟,而是龙的第六子赑屃(bìxì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徐婧)国家文物局30日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四项近期商代考古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北京丰台新宫发现的一处重要大坨头文化遗址。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坨头文化(夏商时期)双重环壕聚落,延续时间长,遗迹遗物丰富
中新网太原5月30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0日公布信义遗址考古发掘情况,当地考古人员在此发现黄河中游地区,时代最早的成排分布土构窑洞,为探索史前时期中原与北方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新资料。信义遗址位于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信义村,地处小东川河与其季节性支流阳坡沟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应妮)国家文物局30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洹北商城遗址“郭城”考古新发现一定程度上改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文物局30日在北京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获悉,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掘出陕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是一处商代晚期李家崖文化聚落遗址。在寨沟遗址
中新网西安5月30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30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陕西榆林的寨沟遗址是晋陕高原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遗存最为丰富的商代遗址,在与中原商文明同时并存的区域政体中十分罕见,在中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地处陕北
古人吃剩的螺蛳壳堆成一座山【贝丘遗址】云南昆明滇池边有个古城村遗址,看似普通的土丘下,埋藏着一座螺蛳山。古时居住在此的人,从滇池中捕捞螺蛳食用,然后将壳丢弃。历经千余年,云南这处遗址下埋着6.5米厚的螺蛳壳,形成了面积约为13个足球场大小的“贝丘遗址”。而这,也为我们研究滇
中新网德阳5月26日电(罗兵)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街道文庙小区内,施工人员杨云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铜币,报警后,当地警方、文物保护部门赶赴现场处置。经过专业工作人员抢救性发掘,一枚枚铜币破土而出。“预估了一下,两大麻袋可能有上千枚,具体数量要待后续清理完后才知晓。”5月26
中新社石家庄5月24日电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24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河郭镇梁牌村发现一通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所立古石碑,碑文全称为“重修祀堂碑记”,距今已有279年历史。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200厘米,宽70厘米,厚23厘米。该石碑两面书文,
中新社郑州5月20日电(阚力)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20日在河南郑州宣布成立,旨在致力于考古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研究,提升考古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当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郑州举行,130余名
中新网三亚5月21日电(记者应妮关向东符宇群)国家文物局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5月20日已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设置布放了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正式开启考古调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18日电(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府18日对外消息指,该旗境内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点1处。官方消息指,近日,鄂托克旗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合作,组织专家对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内化石点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新
中新社新疆图木舒克5月18日电(崔显朝高磊张树飞)近40件从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文物18日首次亮相展出,展示了唐宋时期,西域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碰撞以及繁荣的生活生产场景。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自2022年6月开展以来,共发掘出文物500余件。每
中新社济南5月18日电(孙婷婷)2022年结束的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樊家遗址等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经初步修复整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在济南考古馆展出。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
中新网商丘5月16日电(王宇)“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15日跟随“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团走进河南商丘宋国故城遗址进行了探访。当日,记者在该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发现,层层叠压的古城墙剖面清晰可见,不同时期城址相互叠压,形成了典型的“城摞城”现象,令人惊
中新社石家庄5月16日电(记者李晓伟)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消息,该院近日组织泥河湾盆地新庙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认为,经过历年的考古发掘,泥河湾盆地新庙庄遗址基本构建起距今12万年至1万年间的文化序列,补充完善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被誉为
中新网重庆5月15日电(记者钟旖)记者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新发现一座千年汉代崖墓。经发掘清理出土文物56件(套),时代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据介绍,2023年4月中旬,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古墓,当地立即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重
中新社太原5月9日电(记者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公布运城市万荣县西思雅村北魏墓发掘资料,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为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该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贾村乡西思雅村北约300米处,地处黄河东岸、汾河以南,属古河东汾阴地区。2017年8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中新社兰州5月8日电(闫姣艾庆龙)夏王朝早期是否建立于黄河上游古临夏及周边地区?8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幕,中国各地考古专家及学者实地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揭开古临夏地区的神秘面纱。临夏古称河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
中新网兰州5月8日电(艾庆龙闫姣)在甘肃中部,有一个叫临夏的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眼中,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曾是国际研究热点地区,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8日,“‘文明汇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临夏论坛
中新社石家庄5月8日电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8日消息,工作人员近日在南和区河郭镇赵牌村发现一通明代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所立的古石碑,距今已有502年历史。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30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该碑两面书文,碑阳文字字体为行书,共854字,字迹清晰,由
甘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科考价值高】4月25日,我省张掖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举办发布会宣布张掖发现大面积土林地貌。张掖土林地貌主要集中在该市肃南县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700米左右,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土林发育齐全、类型多样,从幼年时期的细沟土牙,到中青年期的圆盆土柱,直至
中新社太原4月18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发布,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发现一处金代壁画墓,系多代人分室合葬。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杨柳介绍,上述墓葬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建造于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墓葬为仿木结构方形穹窿顶
中新网广州4月17日电(记者程景伟)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17日发布“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清远市英德市岩山寨遗址石尾头地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地块南越国至清代遗址、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佛山市南海区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
中新网山东曲阜4月17日电(王采怡)山东省2023年度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城市活动4月17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聚焦“变革中的文化遗产”年度主题,通过特色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文物古迹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和可持续性保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
秦汉时期的岭南考古发现,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给青年考古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岭南地区秦汉考古研究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探讨秦汉时期南中国区域内部以及环南海地区文化交流互动等问题,暨南大学历史学系、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4日-6月14日展览地点临沂孔庙(临沂市兰山区兰山路109号)主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发挥公众考古
广西发现九尾狐甲鱼化石【4.1亿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盖志琨、林翔鸿、山显任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在距今约4.1亿年前(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广西古鱼类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发现了一个盔甲鱼类新属种“九尾狐甲鱼”。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首个完整保存
中新网长春4月11日电(记者郭佳)“绿野先踪——考古实证下的东北史前生活”展览正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自开展以来,该展览吸引大量参观者观展。该展览分为“穴居、定居、聚居”三个单元,全景展现了史前时期东北地区先民的居住方式,还运用现代科技加强了文物与参观者
中新社太原4月7日电(记者李新锁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7日称,山西蒲县曹家庄墓地属战国至西汉、新莽等时期,其用牲习俗折射出汉匈文化交融趋势。曹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蒲县蒲城镇曹家庄村西北约200米处。墓葬年代除少量土圹竖穴墓为战国墓葬外,其余多介于西汉至新莽时期。在
新华社南京4月1日电(记者朱国亮)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这是记者从1日召开的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的。与会的16名来自国内多个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家均
中新社平潭3月29日电(闫旭林彤欣)位于福建东部沿海的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水下考古基地(一期)近日已启动施工。记者29日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了解到,该项目位于平潭竹屿湾区域,将依托海丝文化与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对中国标准砂厂东侧区域原有房屋进行改造施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记者阿琳娜)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其中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成功入选,这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持和合作发掘项目中,第五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至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西头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7
中新网温州3月28日电(记者王题题)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成功入选。作为今年浙江唯一入选项目,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港口、码头、船只,证据链完整。专家认为,这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价值,是海
中新网西安3月28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28日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一西周时期公共墓地发现玉琮、铜璇玑状饰等大量带有东方色彩的古代文化遗存,推断这些东方文化因素应来自于陶寺文化。2018年至2020年,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东沙河西路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77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召开。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宣布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