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凯发app官网

时间:2024-06-13 08:41 发布于:演艺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凯发app官网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演出

作者:王荣远(深情老五)

谢家店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政府驻地北博山以东一公里。地处丘陵。交通方便。

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均载谢家店村名。据该村谢良和讲:此村谢氏迁来最早,曾在大道旁开店。故以姓氏取村名为“谢家店”。

谢家店一个美丽的村庄,一条河流从村边经过,文化广场及舞台就在河旁,遐想着夜晚中的歌声从河边响起,伴随着谢家店大桥上的绿皮火车由山间中穿过,好不让人思绪万千,好一曲山村颂歌。

当年的下乡知青在这里点点滴滴,该是劳动与欢乐的畅想,希望播下了他们理想的火种,燃起了下乡知青的情怀,父老乡亲永远是纯朴善良,没有忘记那短暂的知青生活,还有苹果园里的歌声荡漾。来吧!知青兄弟姐妹们,博山知青艺术团的惠民演出,在6月16的晚上,倾情奉献,在歌声中度过一个欢乐的晚上。

博山知青艺术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有和蔼可亲的领导,有相互搀扶、一路向前的兄弟姐妹;有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也有勤劳繁忙不知疲倦的“小蜜蜂”......大家都为这个“家”各司其职热心忙碌着。在这个“家”里,大家的心是真诚的,劲是往一处使的。不论是少言寡语的“闷葫芦”,还是吱喳好动的“小喜鹊”;不论是大智若愚的老考究,还是聪明伶俐小弟妹。正像一首歌里唱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大家都自觉维护着这个大家庭的尊严和荣誉!“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们到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这篇短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情真意切、朴实而实在,七十多岁的刘志姐坦诚地表露,令我感动……艺术团近五年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每一位曾经在艺术团奉献过的团员。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的中,又有多少克服一切困难影响,把自己最青春、最靓丽、最真实的情感发挥出来。

为了减轻艺术团的经济负担,有多位团领导和团员,不计得失,默默地奉献着。于洪春、李玲、陈维珍,在去年的惠民演出中,无私的捐助艺术团五千元,还有我们的领导班子成员,为了艺术团的发展,用自己不算丰厚的薪资承担着艺术团一些费用。

我们艺术团团员,都不是富裕家庭,特别是那些有自驾车的团员,他们不但肩负着艺术团的后勤工作,还得自掏腰包为下乡惠民演出支付汽油费用。每每提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无不感慨,我们只有辛勤付出,回报他们的付出。

每年的惠民演出,一般都安排在夏季,后勤团员必须提前到演出场地,而这时正是烈日当头、酷暑难忍,他们走的早、回家晚,在现场装、拆舞台、音响设备中,他们各司其责,认真工作,生怕演出中出现闪失,其目的就是把一切问题解决在演出之前。

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和喜悦,山村的夜晚,用它那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和它那和谐的微风,送走我们每一次离开时,父老乡亲那种难舍难分、期盼再见目光,不啻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

为了把知青艺术团最好、最精彩节目奉献给父老乡亲,所以每一场演出,团领导都反复对参演节目斟酌、筛选。团领导也经常到排练现场进行考察、调研,旨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路”演员也是出主意想办法,都在努力编排新的演出节目,以期使艺术团再上一个台阶,让广大的观众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颖节目,同时也锻炼了演出队伍,提升了演艺水平。

在活动中,我们相识,走到了一起,缘分是巧合也是情结。去年,团员“贵在亲临”的“不得不说”文字不时出现在艺术团群里,字里行间透着客观、实在,读来倍感亲切……

知青艺术团秉承求同存异,健康向上的活动理念。同时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平台,使大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做点对社会有意的公益事业,在让自己开心同时,也愉悦社会,这就是我们向往!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标签:
阅读延展

凯发app官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