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把文化馆打造成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凯发app官网
作者:李国新(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文化馆是干啥的?”过去,经常听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由于文化馆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明确,文化馆的服务和活动往往在“小圈子”中打转而不为公众所熟知,老百姓走进文化馆的欲望不高,利用文化馆的需求不足,爱上文化馆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自从“全民艺术普及”逐渐凝聚为文化馆的核心功能,各级各地的文化馆通过开展面向所有人的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不断为提升人民群众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为丰富人民美好生活、增进人民生活福祉增添养料。
文化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这一核心功能,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社会大美育体系。目前,全国95%的县域建成了文化馆总分馆制,设施联通、服务共享、活动联动的体系化格局初步形成。2022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合作设立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民艺术普及专项基金。2023年,专项基金评选并资助30家“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开辟了文化馆与中小学校联手推动青少年美育的新路径。自2023年以来,“市民夜校”在全国城市异军突起、火爆热烈,新颖别致的生活美学、特色技艺、个性展示等艺术素养提升课程,回应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城市中青年群体的新时尚,“市民夜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国字号”院团在基层文化馆设立普及推广中心,打通了优质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促进全民艺术普及品质化发展的新渠道。“老年文化艺术大学”是文化馆的传统服务项目。截至2022年,全国各级文化馆创办“老年文化艺术大学”近700所,全年组织老年专场文艺活动3.7万场以上。
文化馆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开拓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天地。浙江在全省文化馆推广“艺术自习室”,为公众提供随时可用的自主性艺术研习、交流、活动空间,与公共图书馆的“安静型”自习室形成互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在“市民夜校”的带动下,文化馆出现了“夜校助教”新服务,遴选出的文化志愿者进入“艺术自习室”指导公众自主研习、交流切磋,创造了新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和文化馆服务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创新文化馆展厅使用方式,推出“市民共享展厅”,把文化馆的展厅打造成为市民文化艺术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的阵地。近年来,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的“街头艺术表演”风靡全国,为年轻人释放艺术才华与激情提供了舞台,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同时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大众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2015年启动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以及“十四五”以来大力推进的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各级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和地方公共文化云上下对接、覆盖城乡的全民艺术普及“一张网”基本形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传统文化从来不把“乐”看作是单纯的耳目之娱、感官享受,“乐教”的终极功能是修身养性、立德树人、完善人格。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要求文化馆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服务、贴近大众、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群众的终身美育学校。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4日 07版)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