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英德赋能非遗 青年力量创新传承-凯发app官网
“乡”约英德赋能非遗 青年力量创新传承
日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非遗传承保护实践队前往清远市英德市进行非遗传承保护田野调查。继此前初步全面摸排英德市非遗文化情况,与英德市文化馆深化政校合作,通力合作举办百千万工程系列特色活动《我在英德做非遗》专题展后,实践队此次将目光投向清远市英德市国家级非遗技艺——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的非遗纪录片的制作之中,同时协助望埠镇申报当地特色的花灯制作技艺申遗,以年轻化的视角与青年表达,让非遗传播深入青年人心。
自结对以来,校馆双方共同谋划,形成政校合作互助结对合作模式,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与英德市文化馆结成结对关系,开展了系列合作工作。实践队来到英德市文化馆,对此前举办的百千万工程系列特色展览《我在英德做非遗》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周萍馆长给予该展览较高的评价,通过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高校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英德非遗,领略英德独特的文化风情。双方对下一步深化政校合作计划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国家级非遗技艺——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彭伙强老师的带领之下,实践队成员乘车一路深入乡间,前往英德市石牯塘镇无底塘的英石山进行采石。英石经常年日晒雨淋、长期风化、自然剥落破裂而成的石灰岩石,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实践队跟随彭老师的步伐,实地进行采石活动。实践队亦用镜头将采石的过程记录下来。坐在嶙峋的英石上,彭老师给实践队成员讲述英石的发展历史与形象特点,传授挑选英石的经验。
在英德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实践队前往英石园进行拍摄。望埠镇是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的发源地。来自望埠镇的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人林昭阳为实践队介绍了该技艺的历史渊源、英石园建造的基本情况与他自己和英石结下的不解之缘,向实践队讲述当下英石制作行业的现状。英德市文化馆刘宇澄主任协助实践队进行无人机拍摄。实践队将产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的非遗纪录片,以年轻化的语言表达,更新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素材,努力扩大该技艺的文化影响力。
花灯在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广东的花灯制作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造型设计与制作工艺都充满着岭南文化风情。望埠镇的花灯独具英德特色。
来自望埠镇的林贞发今年已有70岁高龄,自十几岁学会制作元宵花灯之后,便一直从事花灯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由于当地人手不足,这项技艺暂时尚未申遗。基于此,针对望埠镇的具体需求,团队对花灯制作工序背景资料展开了系统搜集,并深入望埠镇,全面搜集元宵花灯技艺相关资料,并对传承人林贞发进行深入访谈。团队了解到望埠镇的花灯制作历经三代匠人传承,已有百年历史。该灯用以祝贺添丁之喜,新生儿的名字会被写到一张红纸上,此后被放置到花灯之下,待到上灯之后,便象征着孩子的名字被纳入到族谱之上。团队协助望埠镇开展该项技艺的非遗申报工作,开展非遗项目培育,助力英德市非遗的传承保护与活态发展。
百千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州大学牵头与英德市结对共建,校地双方强化统筹、密切沟通。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非遗传承保护实践队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以青年学子的视角拍摄非遗传承纪录片,协助花灯制作技艺申遗。未来,团队将深化与英德市的合作,以青春赋能非遗传承保护,助力英德非遗创新发展,让非遗成为英德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为“双百行动”贡献广大青春力量。
图/文:广州大学 黄鑫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