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博兴开幕-凯发app官网
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博兴开幕
8月27日,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拉开帷幕。
本次展演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山东省戏剧家协会、滨州市委宣传部、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博兴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博兴县委宣传部、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博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博兴县千乘文旅体育产业集团协办。
本次展演旨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戏剧艺术,推出稀有剧种优秀作品和人才,推动稀有剧种经典剧目恢复、整理、提升,促进稀有剧种传承发展。展演为期6天,汇聚全国41个代表性稀有剧种的41个剧目,其中还包含藏剧、苗剧、壮剧、彝剧、漫瀚剧等多个少数民族剧种。参演院团多为地市、县级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剧目以传统戏为主,也有近年新编历史剧和红色题材、现实题材作品。6场演出以折子戏、戏曲小戏、经典剧目选段等形式,集中展现中国戏曲稀有剧种的艺术特色与当代传承发展成果。
27日晚,本次展演开幕式在全新落成首次启用的博兴县市民文化中心大剧场隆重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冯玉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孟广禄,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李小青出席。
她指出,稀有戏曲剧种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与深入开掘,既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也对当今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课题带来丰沛启示。中国剧协高度重视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开展了多项相关调研,并曾举办非遗剧种展演等活动,此次举行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是推动稀有剧种传承发展与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举措。她表示,守护传承好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希望戏剧界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稀有剧种生存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自觉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为戏剧艺术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陈涌泉、尹晓东、冯玉萍、孟广禄、李小青、程守田、何思清、蒋庆鹏、刘忠远、杜玉杰、孙战勇上台共同为本次展演活动启幕。
开幕仪式结束后,首场演出正式开始。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带来新编历史藏剧《金城公主》选段。该团是现有三大藏戏专业院团之一。演员以高亢辽远的藏戏唱腔,独特的藏戏歌舞和音乐伴奏,将观众带入具当代意识的历史讲述之中。随后,身为浙江民营剧团代表的台州乱弹剧团演出传统折子戏《活捉三郎》,演员呈现了具有技术难度的生动演绎,带来这一经典水浒戏的又一剧种版本。第三个出场的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博兴县戏剧团)带来新创的扽腔小戏《黎明前夜》。该剧在紧张的情境设定中展现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将扽腔表演特点,融于情节进展与人物情感传达。
陕西富平县阿宫剧团带来了《白蛇传》中的一折“游西湖”。源于皮影戏的阿宫腔,在这部几乎各大剧种都有搬演的经典剧目创排中,展现了剧种艺术的当代发展。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新编历史剧《伐子都》中的一折,该剧运用武戏程式表现了一种现代戏剧式的心理动作,青年演员的表演则展现了精诚的技艺传承。最后上场的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儿剧种保护传习中心带来耍孩儿折子戏《猪八戒背媳妇》,以舞蹈性极强的动作程式、独特的剧种唱腔,演绎了这一广为人知的喜剧情境,令现场充溢着欢乐气氛。
不同剧种的多彩魅力令观众沉浸其中,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在本场开幕演出中,几个稀有剧种率先惊艳亮相,激发了在场专家和广大观众对接下来几日展演更大的期待。
首场演出结束后,冯玉萍、周育德、李道国、曾静萍、梁燕、毛小雨、刘建杰、贺宝林等知名戏剧理论评论家、表演艺术家,对参演剧目给予点评,结合剧种特点对剧目提升提出中肯意见,与参演剧团主演主创进行交流。这也是本次展演“一剧一评”的第一场活动。
本次展演是中国剧协启动稀有剧种扶持计划的项目之一,后续还将开展人才培养、剧目孵化等多项工作,助力稀有剧种的持续健康发展。
喜报 | 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将于8月27日在山东开演,浙江入围3个作品
来源:中国戏剧家协会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