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座椅靠背,不能“一声不响”-凯发app官网
近几年,飞机高铁上因为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时常引发纠纷。前排乘客想要躺倒休息,后排乘客则认为影响了自己小空间的正常使用,矛盾难解难分。(10月10日《北京日报》)
按道理,飞机座椅既然设计了可调节功能,那么乘客就可以按照需求调整座椅靠背,但在现实中存在一定弊端——严重挤压后排空间。并且,如果前排“一声不响”地就调低椅背,很可能打翻后排桌板上的水杯、压到电脑,造成财产损失。正是因为这些摩擦,有的发展成打架斗殴,有的还闹到法院打官司。可见,椅背调节不当,很容易沦为“矛盾之源”。
事实上,这道题并非没有“标准答案”:座椅靠背不是想放就放,“合理使用”是乘客行使自身权利的边界。如果超过了这个边界,则既为公序良俗所不允许,不管是前来劝解的乘务人员,还是法院审理人员,恐怕都难以支持和赞同。所以,为避免冲突,前排乘客在放倒座椅前应礼貌打招呼,征询后排乘客意见,断不可“一声不响”地就调低椅背,为自己舒服而给他人带来不便。
更应该明白,保证座位前的使用空间具有一定的优先级。乘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有享受基本舒适和安全的权利,其在座椅上的正常活动空间不应被不合理侵犯。如果座椅放倒角度过大令后排乘客感到不适,那么前排乘客应作出让步。
椅背调节问题,背后反映出公众对出行体验的更高期待。后排乘客要有“位”,公共服务需更有“为”。从资源分配源头、制度设计等层面着手,不妨拿出一些“巧思”,例如,提醒乘客注意相互尊重和理解,倡导文明出行;加强对乘客矛盾的纾解和引导;设置合理的座椅靠背调节角度,在设计和布局上进行更多人性化考量等,让边界再清晰一些,争议才能更少一点。
善意共享和尊重权益兼容,是相关问题的“通用答案”。不管是飞机上座椅靠背的调节,还是火车上床帘的使用,乘客之间多些有商有量、换位思考的默契,多些心怀善意、理解包容的互动,旅途才能更舒适、更舒心。
调整座椅靠背,不能“一声不响”,事前沟通的声音要“响”,原则和制度的底线要“亮”。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