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多措并举高质高效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凯发app官网

时间:2024-10-31 16:46 发布于:文物频道编辑:  来源:凯发app官网

万山区多措并举高质高效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多级联动形成合力。在省、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万山区组建“专家指导 区级调度 乡镇参与 专业勘察”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三普”经验,在聘请了专业团队的同时,积极调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专干力量,强化同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形成了上级指导、区级调度、乡镇参与、村(社区)配合多级联动的工作合力。

技术加持提升效能。坚持专业出效率,全程使用高级别专业设备和专业测绘人员。实地调查引入专业测绘无人机、全站仪、大疆御三e带点云模型测绘、华测rtk测量仪、相机等高精设备,精细采集和还原文物的现状轮廓、局部及内部纹理细节、侧面、内部及整体的保存现状和变化信息,为下一步文物认定公布和普查成果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汇聚力量重点突破。实行“月调度周会商”制度。每周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和普查队员对普查技术标准、实操流程以及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判,确保普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紧密结合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主动与贵州省考古所、四川大学等考古团队沟通,定期交流考古阶段成果,对最新考古调查发现的线索开展研讨,确保新发现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形式开展普查工作宣传,发布了万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推出“四普”综述报道2期,切实提升民众对文物知识、法律法规、文物普查的认识与了解。以发布公告、走访本地文史专家等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相关线索,全面梳理近年来的各类新发现,持续征集本地文物线索,建立文物线索清单50余项,不断丰富文物资源库。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安全巡查,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进行文物知识宣讲,以“普”带“查”促“宣传”,为“四普”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截止目前,万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上报复查数据23处,新发现2处。

万山汞矿职工宿舍(一连、二连)附图1

万山汞矿职工宿舍,位于万山镇,是“那个年代”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万山老区的标志性建筑元素和符号。万山汞矿职工宿舍大多建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其中,“一连、二连”等职工宿舍建于1972至1974年。它们造型简单,均为桁架式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清水砖墙体。墙体下碱出于防水防潮而作抹灰处理。受囿于万山老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它们虽然整齐划一,但全部沿街分布,进而体现出一定的曲折变化。没有过多的装饰,如同那个年代一样,中规中矩。开间和进深均不大,每栋职工宿舍的面积约140至220平方米,每间开间就是一个家庭,前为客厅,后为卧室。

万山汞矿作为我国早期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万山汞矿对我国的国防、财政等均具有极大影响,对万山汞矿的管理很长时间都是准军事化的。1969年9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86部队进驻万山支左,对革命委员会进行补台,至1970年5月4日撤离。后于同年10月7日成立的“中共万山特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万山汞矿管理,万山汞矿职工宿舍的命名,万山汞矿职工宿舍以军队中的“连队”来命名,就是“中共万山特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管理理念和思想的体现。

马子岭古道(万铜古道马子岭段)附图2

马子岭古道位于万山区万山镇,为古代经万山司-三角岩-敖寨至铜仁方向上重要的古代道路遗存。古道海拔高度变约 200 米,曲折且较陡,多为不规则青石块铺成台阶,在马子岭依山势而行。石板长约 40-60 厘米、宽约 20-30 厘米,高约10-15厘米,部分石板上有石凿的痕迹。部分道路被两壁垮塌泥土覆盖,未见任何道路碑,庙龛等。与靠三角岩段发现有较规则整齐的长方形石块修补的痕迹,应为后来修补痕迹。现存古道大约建于清代。通过田野调查,朱砂作为万山区域内盛极一时的重要贸易产品,主要依靠马子岭古道(万山-敖寨)、深冲古道(万山-下溪)、羊角蹬古道(万山-黄道)等古道承担陆路运输,在铜仁转锦江水运,顺锦江而下进入沅水,从而进一步汇入长江,实 现远距离、相对低成本的运输,分别运往万山北部、东部、南部的湖南芷江、新晃一带,在湖南地区进行下一步转运或直接销售。

供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标签:
凯发app官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