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零收费”,让“卖奖竞赛”寸步难行-凯发app官网
12月16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明确中小学生社会竞赛活动若干管理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竞赛活动办赛单位应在举办竞赛或考试活动的人数、规模和场地条件等方面量力而行,落实办赛资金来源,并严格遵守竞赛活动“零收费”的要求。同时明确,各竞赛活动办赛单位不得依靠收取学生家长的费用来举办竞赛或考试活动。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须签订诚信承诺书,防止“代考”问题发生。(12月17日 《羊城晚报》)
按理说,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应是锻炼能力、激发兴趣、挖掘特长的途径。然而,许多“黑竞赛”却沦为组委会向学生家长贩卖焦虑、非法敛财的工具。即便一些被纳入“白名单”的合规竞赛,有时也难逃质疑。
没有任何参赛门槛,交钱就能获奖;参赛即有荣誉,组委会根本不审查作品真实性。这些靠所谓奖杯、奖牌堆砌起来的虚荣心,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交钱就有奖”的违规竞赛,如同现代版的“皇帝新装”。明知是骗局,却不愿点破,甚至乐在其中。这显然不是健康的社会现象。
治理竞赛乱象,应当像广东省这样“釜底抽薪”。坚持“谁主办、谁出钱”的原则,要求所有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必须严格实行“零收费”。竞赛不得要求购买任何物品,也不得与升学挂钩。广东的这份通知,实际上为家长提供了甄别“黑白竞赛”的标准——凡是收费的竞赛,基本可以认定为违规敛财;若是白名单里的竞赛,则可举报曝光,将其清出合规名单。
培训机构和竞赛组织者为牟取利益浑水摸鱼,夸大竞赛作用,兜售奖项。这些行为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破坏了教育生态,还助长了学生的虚荣心,骗取家长的钱财。对此,职能部门必须坚决打击。同时,家长也应主动举报和抵制,不能对这些违规竞赛抱有侥幸心理。对收费的“黑竞赛”,要让它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零收费”政策的实施,能有效遏制“卖奖竞赛”。想想看,如果严格落实“零收费”,没有了利润可图、还需自掏腰包,绝大多数企图牟利敛财的举办方自然会知难而退,留下的只会是真心想做公益的组织者。期待这样的“零收费”强制规定能够在全国范围推广,早日让中小学竞赛领域更加清朗。
- 标签: